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舟曲天气_舟曲天气预报15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9-15 人已围观

简介1.求舟曲泥石流的新闻评论2.求汶川2008年历史天气预报3.舟曲泥石流为什么没预报?泥石流不像地震,因为他有大雨做前兆。为什么不可以让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1.求舟曲泥石流的新闻评论

2.求汶川2008年历史天气预报

3.舟曲泥石流为什么没预报?泥石流不像地震,因为他有大雨做前兆。为什么不可以让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舟曲天气_舟曲天气预报15天查询

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广州“5·7”特大暴雨依然历历在目。去年5月6日至7日,广州市在3个小时内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在那一周内,三场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1/4,冲破广州市百年纪录。“影响范围之广、降水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这样评价。

“2010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省气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42亿元、死亡145人、失踪41人。其中,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天气是强台风“凡亚比”。

去年9月21日起,“凡亚比”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给粤西等地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或失踪;倒塌房屋1.6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华南地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天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事实上,极端天气在过去一年席卷全球。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

本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公报指出,“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出0.01℃和0.02℃),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大量的极端天气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刷新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也越来越大。”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

据他分析,这种极值的不断突破是双向的,即最高气温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人们会感觉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而不只是向一个方向变化。”

求舟曲泥石流的新闻评论

舟曲破坏环境三宗罪

一宗罪:乱砍滥伐

中国园林网8月13日消息: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舟曲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

此外,当地地少人多,生计所迫,开荒种地、伐木为田的行为时常发生,森林面积萎缩,失去植被的保护,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二宗罪:胡乱开

白龙江沿线都是高山峻岭,丰富,也成为不少人的发家之所。据舟曲网友介绍,白龙河沿岸山上常年有上几千台机器都在挖,山料、玉石都是宝贝,好料一年挖不到几块,看不过眼的连俄料和青海料都不如,山都被挖得一塌糊涂。此外,在山上挖玉石也要冒一定风险,上去几乎是一个月不用洗澡,只喝雪水,吃点饼干、牛肉什么的。生活艰苦的,还很容易摔死。

三宗罪:过度开发

一条白龙江,沿线水利工程无数。舟曲网友介绍,从下游的四川广元开始,一直到上游的文县、舟曲,一条江有无数个梯级水电大坝,还有几个矿场,本来就狭窄的河道一半多被矿渣填了。江中还有无数台淘金挖沙的挖掘机以及卡车,整条白龙江水比黄河都还黄。

“陇上江南”今何在

四川九寨沟,与甘肃舟曲县仅一山之隔。九寨沟的山清水秀,让很多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然而就在直线距离约60公里外的甘肃舟曲,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山不见翠绿,水不显清澈。

记者从九寨沟寻车前往舟曲,尽管价格开的不低,但很多司机还是不愿意跑。问其原因,几乎众口一辞地答说“泥石流”。从九寨前往舟曲必须绕行300多公里的山路,这一路不少地方都是泥石流频发地段,非常危险,记者沿途就看到不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留下的痕迹,有些路段还因此必须绕行。

甘南地区,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气候宜人,生态优美素来让甘南人备感自豪。然而泥石流过后的舟曲县,却让记者怎么也无法将其场景与“陇上江南”联系起来,满目疮痍的城区,伤痕累累的山体,就连当地居民也直言“惨不忍睹”。

近些年来,甘南地区已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不少盘山公路也因此改道或加固。每当雨季来临,很多司机都不愿意再跑那条饶不完弯的山路。舟曲县也可谓是多灾多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处在地震带尾巴上的舟曲县就是重灾区之一。不少舟曲的居民都说,这场历史罕见的泥石流,跟地震多少也有些关系。

舟曲的优势,以水力和矿产为主。如何开发这两项,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素来都有不少争议。从舟曲县城穿流而过的白龙江,近年来兴建了不少水电项目,而这也被认为与此次泥石流灾害有着一定的联系。舟曲出产的木材材质十分优良,是甘肃省天然用材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泥石流是否与林业的过度开有关,也让外界充满疑问。而分布在山间的各种金、铁、煤矿,除了给舟曲带来经济效益,也难免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

惨痛的教训已经有了,究竟孰轻孰重,今后又何去何从,应当到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今天的结果不是每个人愿意看到的,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沉痛打击.忘各位兄弟姐妹节哀.

求汶川2008年历史天气预报

昨日,国旗半降,举国默哀。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到上海世博园区,万众肃立,为舟曲遇难同胞哀悼,致哀的汽笛声在舟曲鸣起……

制度化哀悼活动,无疑从国家层面体现了对公民生命权的尊重。但与此同时,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每一个中国公民,才是传递大爱的最好载体。他们面对灾难,他们面对灾后同胞时的态度,其实恰恰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力量。

在舟曲泥石流灾难发生之后,舟曲人传递出了大量令人感动的信息。泥石流来袭之际,不少民众夺门而出的时候,不忘记敲开隔壁邻居的家门。许多民众把素不相识的人推上生存的高处。就在泥石流的废墟里,有不少当地的受灾民众已经擦干眼泪,开始在街头搬运食品和水。从上了年纪的老人,到4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当地的志愿者。这种志愿者其实很艰难,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心里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的亲人还没有掩埋,家园还沉没在废墟中。这样的人能够主动成为志愿者,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鼓励和支持。

另一方面,无论是汶川、玉树还是舟曲,人们对于灾难的态度,也在逐渐成熟。人们意识到,每一场灾难都只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但灾难的承担者应当是全体中国人。失去亲人的悲伤,如果真实地平均给十三亿同胞,那么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或许会小很多;失去亲人的悲恸,如果自由地诉说给十三亿同胞,那么个人所经历的苦难或许会忘却得快一些。其实国家哀悼活动本身,不光是看规模、看仪式,更多的是看每一个公民在这场哀悼活动中,是不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传递了对同胞的爱和信仰。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灾难面前成熟,恰恰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对同胞的爱,充分地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在汶川如此、在玉树如此、在舟曲也如此;在地震中如此、在泥石流中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

公民社会不总是从灾难中来,但是我们在灾难中寻找和界定公民社会,是因公民社会往往在灾难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在汶川地震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志愿者,意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中潜藏着一种惊人的力量。同时,对于灾民愿望的满足,也是公民社会的责任。此刻,对于灾民来说,可能简单的物质供给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但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一样重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会重视每一个活着的人,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走进新的生活。

汶川、玉树、舟曲,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说“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这句话背后沉重的涵义,这其实需要整个中国来回答。这句话背后的涵义,是要让活着的人,不要再重蹈灾难的阴影,也不要再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之下。今后,无论是灾难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帮助别人的方式。这样的一个社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只会越来越强大。

今天,你可以闭上眼睛,但那倾轧中碾过的断壁残垣,仍在眼前盘旋不去。

今天,你可以不去倾听,但那狂暴间凋落的生命花瓣,犹在耳畔殷殷呼唤。

今天,你可以停止思想,但那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手臂,还在心中苦苦挣扎。

今天,是我们第三次以国家的名义,以公共的仪式向在自然灾难中陨灭的生命致哀,向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遇难的同胞哀悼。

舟曲时间,冻结了那曾经一张张鲜活的笑脸;舟曲数字,粉碎了那曾经一段段美丽的岁月。这份痛,让寰宇同悲;这行泪,让大地同担;这份情,让生死同心。

在泥石流浇铸的时刻,一位继父怀抱两个继女向外奔跑,他的亲生儿子还在一边酣睡。废墟下14岁少年张新建镇定回答“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生死间,他恳请“先救我妈妈”。阳光下,亿万期盼未能托起花儿的笑脸,他却为我们留下灿烂的天地。被掩埋的绝境中,33岁的母亲用手臂托举4岁半的儿子,8个多小时奇迹般地坚持,让生命重生……

向死而生,哪怕天不遂人愿,但它寄寓的人间真情在精神的疆界中奔腾如源。

向死而生,哪怕生命终被覆盖,但它所迸射的人性光辉在历史的天空中温暖如初。

向死而生,哪怕山崩地陷,但它所负载的浩然之气在浮躁的俗世中纯净如洗。

从汶川走来,从玉树走来,从舟曲走来,爱让生命延续,爱让废墟飘起袅袅炊烟,爱让民族挺起不弯之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已成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艰难中走向强大,在困苦中走向成熟,在浴火中重生的精神刻度。

灾难袭来,与舟曲同舟,让舟曲不屈,是奔涌在中华大地的最强音。从党中央院的坚强领导到各级党委的全力以赴,从夜以继日与死神争抢时间的“迷彩绿”到从五湖四海火速奔来的“红丝带”,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骨肉同胞的民族大爱,再度将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集结,再度冉冉升起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中国人民的国家信念。

灾难袭来,每一位海河儿女都是舟曲人。海河两岸,处处闪动着心系灾区、共克时艰的行动和信心。第一时间,天津市委、市代表天津人民向灾区人民捐助500万元,全力支援灾区。天津市红十字会将第一笔善款50万元汇往灾区。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各种形式驰援灾区……

七天七夜过去了,泥石流的脚步还未停歇,救援的号角还在铿锵。

国土部已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了24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面对防不胜防的地质灾害,今天我们必须擦干泪水,有责任理性担当:我们是否深知身处险境并做好了规避风险的准备。

曾经的灾难用生命擦亮了科学的眼睛,用血泪铺就了生的通道。让我们一起努力,有智慧远离灾难,有信心热爱生活,有勇气拥抱像今天一样冉冉升起的朝阳

昨天,中国各地包括驻外使领馆,国旗再次徐徐而降,13亿国人和舟曲灾区的幸存百姓,一起痛悼被泥石流吞噬的1248名同胞。

舟曲救灾远未结束,重建舟曲的挑战比救灾更难更持久。而当务之险,大陆各省区,至少还有16000余处与舟曲类似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带、区块),如一柄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700万同胞的头上,一遇到暴雨、地震、风灾、冰雹等恶劣天气,它们随时都在威胁同胞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舟曲惨祸”将被中国灾害史所详细记载,其一次性死伤(失踪)同胞之多,肯定已成为中国有灾害文字记录以来,最为惨烈的泥石流灾难。

然而,问题的严峻性在于,破碎的山体、淤塞的河道、裸露的山岩以及深切的沟壑,遍布着大半个中国的肌体。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今年早些时候曾警告说“在中国,地质灾害中人祸因素占到一半以上”。

“舟曲惨祸”并非个案,仅据今年上半年官方的“不完全统计”,除东北和华北之外,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四大区15个省(自治区),因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被夺取性命的同胞就超过345人,伤者、失踪者及财产损失和巨额救灾费用均不在统计之列。

更可叹的是,“舟曲惨祸”远非此类“灾祸”的终极版本。就在举国上下为“舟曲救灾忙乎的这一周内,不计与舟曲同处同一地理板块的甘南数县被泥石流吞噬的数十条性命之“新悲切”,仅据仍在为重建家园而艰难奋斗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不完全统计”,泥石流又致使71名同胞或丧命或失踪……

这难道就是中国的宿命——不!当人类无休止地掠夺土地、森林、草场、河谷,甚至连行洪区和溢洪道也不放过时,怒不可遏的大自然必然会以频繁制造灾难的方式疯狂地报复人类。只是,人类活在社会上,安全保障程度与社会身份和经济条件直接关联,保障程度高的人,暂时不受或少受直接伤害,保障程度低的人,尤其是山区的农民群众,则更易率先受到灾难的一次次戕害。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幅乃11.1%,可笔者查阅到的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通报》,读来令人心颤:全国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9552起,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

不可否认,极端气候是引发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但近年来遍地开花的拦河建坝、切坡造楼、填谷建厂、炸山开路等非理性之盲动加蛮干,无不进一步加剧着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更加支离破碎。

缝合支离破碎的大地山川——哪怕仅着眼于危情不再继续加深加剧,若说完全缺乏作为那不是事实。但尤其是地方作为不够确系客观事实。哀悼过后,各级该当真治理地质灾害了——小到治理队伍、经费保障、治理监管、治理问责,大到治理体制和机制的构建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都须当真对待。

置于全社会的层面,欲治“地灾”先须治官、“治体制”,没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治理前导,没有财权与事权挂钩的财政体制改革为治“地灾”配套,这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照样是很难干成的。

舟曲泥石流为什么没预报?泥石流不像地震,因为他有大雨做前兆。为什么不可以让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我找到了。进这:://.chinanews/gn/news/2008/05-14/12482.shtml

很难找啊,暂时挖出了一点点有关的信息。

(1)08年4月28日~5月4日天气预报

西南:预计,未来一周,西藏东部、西南东部的部分地区阴雨天气较多,一般为阴有小雨或阵雨,部分地区中雨。其中,2-4日,西藏东南部,云南大部地区将有中到大雨,云南的局部地区有暴雨,并有短时强对流天气。

08年5月5日~5月11日天气预报:

西南:预计,5日,西藏东部、四川南部、云贵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云南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并有短时强对流天气。6-8日,西藏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西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并有短时强对流天气。9-11日,西藏东部、四川南部、云贵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降水天气。

(2)汶川在2008年5月4日白天到夜间 多云转阴 有小阵雨 西南风3—2级 最高气温18℃ 最低气温5℃ 降水概率90% (这个信息我在网上查到的,感觉怪怪的。。。。。)

(3)

2008年5月5日天气预报

四川盆地各市预计今天白天多云间晴,阿坝州及甘孜州北部晴间多云,凉山、攀枝花两州市及甘孜州南部阴有阵雨,部分地方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今天白天到晚上,成都市区天气以多云为主,最低气温17℃,最高气温26℃,南风1-2级。

2008年5月7日天气预报

受高原低槽和地面弱冷空气的影响,整个四川盆地从今日起至明天晚上,大部分地方将会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雷雨时伴有短时阵性大风,个别地方有冰雹。

今天白天到晚上,成都市区以雷阵雨转小到中雨天气为主,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25℃,阵性风3~4级。

2008年5月9日天气预报

今天开始,盆地大部分地区有3~5天晴阴相间的天气,白天基本无降雨。今明两天,各市天气主要以多云为主,川西高原北部多云间阴,局部地方有阵雨,川西高原南部阴间多云,部分地方有阵雨。

今天早上,成都天气以多云为主,午后开始转为多云间晴,最低气温17℃,最高气温27℃,南风1~2级。

(4)2008年5月1日

04月30日夜间 05月01日白天

天气状况 风向风力 最低温度 天气状况 风向风力 最高温度

成都 多云 ≤3 18 ℃ 多云 ≤3 30 ℃

德阳 多云 ≤3 17 ℃ 多云 ≤3 30 ℃

绵阳 多云 ≤3 16 ℃ 多云 ≤3 30 ℃

内江 小雨 西北 ≤3 19 ℃ 小雨 东南 ≤3 31 ℃

南充 晴 ≤3 20 ℃ 晴 ≤3 32 ℃

宜宾 多云 ≤3 19 ℃ 多云 ≤3 32 ℃

(5)

以德阳代替汶川,汶川查询不出。

五月 11, 2008

平均温度 24 °C -

最高温度 29 °C - - ()

最低温度 20 °C - - ()

露点 12 °C

降水量 0.0 厘米 - - ()

Sea Level Pressure 1010.86 hPa

风:

风速 5 km/h ()

最快风速 11 km/h

能见度 15.1 公里

白天时长: 13h 39m

Time (CST): 气温: 露点: 湿度: Sea Level Pressure: 能见度: Wind Dir: 风速: 瞬间风速: Precip: Events: 状况:

2:00 AM 21 °C 15 °C 58% 1012 hPa 8 公里 西北 3.6 km/h / - - 汽雾

5:00 AM 20 °C 15 °C 67% 1011 hPa 7 公里 东南偏南 10.8 km/h / - - 汽雾

8:00 AM 20 °C 14 °C 58% 1012 hPa 6 公里 东北偏东 3.6 km/h / - - 汽雾

11:00 AM 26 °C 14 °C 37% 1012 hPa 10 公里 东南偏东 7.2 km/h / - -

2:00 PM 28 °C 11 °C 24% 1010 hPa 22 公里 东南 7.2 km/h / - - 有云

5:00 PM 29 °C 8 °C 18% 1009 hPa 28 公里 东南偏南 3.6 km/h / - - 有云

8:00 PM 26 °C 9 °C 25% 1010 hPa 25 公里 西南偏西 7.2 km/h / - - 晴

看到你的提问,我非常感动,在举国的哀悼声中,终于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了。人是要有思辨性的,当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必须有所思考。第一次,汶川地震了,全国哀悼一天;不久后,第二次,玉树地震了,全国再次哀悼一天;今天,我们再次哀悼了;但是古训道:“事不过三”,我想你的问题切中了要害,为什么短短两年之内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哀悼?我们可以接受前两次是地震无法预报的事实,客观的说全球都无法有效的预报地震,中国做不到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次是泥石流,地震后的产物之一。看到过很多愤青的发言,“震前不预报,震后搞哀悼。”其实这还是缺乏客观的思维的,毕竟地震我们无法有效的预报{即使预报也为时已晚}。但是这次的舟曲泥石流真的该套用一下这句话的某些观点了,电视里讲了很多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各路专家出面,但是无法回避一个问题,这次泥石流的很大成因就是地震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如果说震前没预报报可以理解,那么震后的灾害预防为什么没有任何提示指出这里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呢?这个问题一定困扰了所有关注这次泥石流成因的人。舟曲人民面对着一个气候异常降雨偏多的年份,脚踩着一个地质构造异常的山林,却没有一份报告在泥石流发生之前告诉当地人民你们有危险。

好吧,没有提前的预判,没有提前的告警,没有提前的撤离,没有····然后我们再一次的哀悼了。

救灾的时候,解放军一样的冲在前面,人民一样的做着有力的后盾,不错,这是国难,我们必须也应该这样做,而且必须要赞扬和感谢那些为此做出贡献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思考,就像提问的这位仁兄一样思考,为什么没有阻止这一切一切的牺牲的发生,哪怕是有效的阻止了那么一点点呢?毕竟这又不是地震那样无法预报,没有征兆。

钱还是要捐,血还是要献,但是我们的思维必须追根溯源:钱和血是有价的,生命不能一次次无价。

在此附上一个更沉重的话题,来自国外媒体:

美国《侨报》8月15日载文《中国还有多少个舟曲在“潜伏”?》,文章说,近日,发生在中国甘肃省舟曲县的泥石流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截至北京时间13日16时,这场天灾已经造成1156人遇难,588人失踪,各项损失超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该县所遭受到的损失。

舟曲灾难的成因,官方和专家虽已作出解释——主要是降雨量在短期内太大,以及这一地区的山体结构两年前已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而有所松动。这不禁让人提出疑问:中国还有多少个地方像舟曲这样,处于不安全中?据相关机构透露,截至2009年大陆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 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分别“埋”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份。

如何避免这些“”爆炸,重蹈舟曲的悲剧,无疑是当下最值得探讨的问题。都说“地质灾害防不胜防”,不过,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做好前期的预测、防范工作,人类完全有能力减少一些重大天灾造成的损失、减少无辜生命的伤亡。

预防工作的第一步是需要摸清国家地质状况的家底。以中国目前在地质方面的资金、人员配备,目前仅能排查1640个县基本的地质灾害隐患。并且,有些排查仅仅是用卷尺做简单测量,精度、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有专家透露,虽然自1999年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但至今仍没有完全摸清整个版图的脾性。

而地质环境基础调查的薄弱直接导致很多地方对地质灾难缺少防范或防范时没对准“焦点”,酿成大祸。如今年6月的四川康定山体滑坡,当地严密监控着有暴发泥石流可能的河沟,却未料到沟对岸山坡100米高处,发生高位滑坡。而重庆武隆滑坡尽管在历史上曾两次发生滑坡,但地质专家把防范重点定成了崩塌,结果导致2009年当地又发生了第三次滑坡惨剧。 实现了精确排查,灾害预防还应重视群测群防机制。考虑到财力不足以及地质专业才人匮乏,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推行“群测群防”,充分发动广大民众的力量。时至今日,这个看似简单的“笨办法”、“土办法”却在多次重大灾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连一向在灾害防范方面走在前列的日本人也叹服不已。

15年的辽宁海城地震就是“群测群防”的经典案例。当时,地震专家将辽南作为地震重点监视地区,而当地大量参加地震预报工作的民众将动物异常、井水异常等地震前兆信息及时汇总、上报,帮助地震专家做出了准确预测。地震当日,辽宁省南部的百余万人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在这场7.3级地震中,伤亡极小,创造了一个“奇迹”。

“群测群防”虽是落后技术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人力成本较高,今天基本很难做到,但偏信科技、缺乏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缺乏对重大气象变化和灾难预防知识的宣传推广,民众的防范意识严重不足等却成了今天一些地方的“通病”。今年6月贵州关岭突发特大山体滑坡,当地民众最初发现山上落石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酿成大祸。

此外,一些“灾害高发地”的搬迁问题也不容忽视。以舟曲为例,作为“大泄流坡”,这里是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区,历史上曾数次爆发泥石流。连专家也承认,“除了搬走,没有别的好办法。”但考虑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搬迁成本、安置费用,舟曲县只能作罢。类似的情况还有四川的北川县。这个在汶川大地震中饱尝伤痛的县城曾三次动了搬迁念头,均因阻力重重宣告流产。直到灾难发生后,县城成为一片废墟,才不得不迁址。在对待“灾害高发地”的搬迁问题上,当局能否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值得关注。

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人说,汶川地震使中国在抗震经验、地震预防及相关普及教育方面突飞猛进,而舟曲一定也会使中国对包括泥石流在内的多种地质灾害的预防有所推进,这既是人们的美好期待,更是对当局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