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江苏扬州宝应天气_江苏扬州宝应天气预报15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意思?或者扬州的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2.江淮大学的校史3.数据帝扒天气:历史上龙卷风给江苏带来过哪些灾痛高邮市属于扬州市。高邮是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金湖县,北界宝应县,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2021年,高邮市户籍总人口79.万人,常住人口70.96万人。共有34个民族。高邮是全国唯一以

1.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意思?或者扬州的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

2.江淮大学的校史

3.数据帝扒天气:历史上龙卷风给江苏带来过哪些灾痛

江苏扬州宝应天气_江苏扬州宝应天气预报15天查询

高邮市属于扬州市。

高邮是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金湖县,北界宝应县,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2021年,高邮市户籍总人口79.万人,常住人口70.96万人。共有34个民族。

高邮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县市。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4年建城史。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

高邮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有世界遗产1处、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高邮市的地理环境

高邮市的地势西南略高,东北偏低,多为水乡平原。高邮湖西南部属仪六低山丘陵尾端,多数海拔15米到20米,最高处神居山(火山熔岩)海拔49.5米。

高邮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0天,常年降水量1036.6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水灾、风灾、雷击灾害,偶有旱灾。

高邮湖有55.3%的水域面积在高邮市境内。邵伯湖北部水域和渌洋湖东北一角水域亦属高邮市。境内主要灌排、交通河流有19条,即京抗大运河高邮段、澄潼河、龙须沟、人字河、张叶沟、小泾沟、三阳河、第三沟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邮市

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意思?或者扬州的行政制度沿革是什么?

扬州自古就被誉为天堂城市,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的起源之地,现在2020年春季已经到来,疫情也开始逐步得到有效的防控,大家在家里待了十几天,终于可以在春季体验一下大自然美好的一面。

每年的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这个时候正是扬州最美的时候,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

至今扬州已有2500多岁,如今依旧美得不像话,天下三分灵秀,二分尽在扬州,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即农历的三月,也就是阳历的四五月份,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也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扬州,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三月的柳、五月的槐和琼花也只有到了柳絮纷飞、烟雨__之时,扬州的婉约美才真正显现出来。

瘦西湖河边、二道河岸、古运河畔,一眼望过去,都是大片大片的鹅**,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扬州。

提到扬州的旅游景点,必会首先想到瘦西湖,瘦西湖是十里扬州的旧址,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等景点。

每个景点各有特色,主要以江南水乡风景为主,透着一种灵韵的感觉,是江南旅游风景中的典范。特别是在烟花三月、烟雨朦胧的季节,景色更是惹人怜爱。

江南的春色是惹人醉的,当你走在春风细细中,看着满眼的春色,体会着柳条在春天中的舞蹈,闻着春天的味道,那么,你还能想起什么呢?

此刻,把什么都忘记吧。

扬州个园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个园园林设计的精巧,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扬州何园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

何园规模庞大,面积为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占50%以上,密度极高,反映清后期园林建筑过多的特点。

不少古装剧在这里取景拍摄,其中包括《红楼梦》,至此何园的景色可见一斑。

扬州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由西往东,在东关街头有马可波罗纪念馆和东关古渡两个景点,东关古渡为古运河的渡口,古渡旁就是隋炀帝下江南的开凿古运河。

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及其附属的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都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扬州古运河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人文景观众多。

烟花三月,一定有不少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扬州旅游,哪能不去品尝一下原汁原味的扬州美食呢?扬州可不只有炒饭咯!

阳春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区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是扬州的一大特色。

三丁包:馅心软硬相应,咸中带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腻,算得上是淮阳点心的代表之一。

千层油糕:外形呈菱形块,芙蓉色。糕分层,层层糖油相间,绵软而嫩,甜腻适口。

推荐早茶可以去富春、锦春、共和春、冶春、毛牌楼这些口碑较好的茶楼。还有双麻酥饼、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绿扬春等可以品尝。

狮子头:汤鲜味美,又软又滑,入口即化。想要品尝正宗的狮子头,百年老店才是首选。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名气遍及世界各地。扬州炒饭的品种丰富,有“金裹银”、“什锦蛋炒饭”及“青菜炒饭”等。

文思豆腐这道汤羹,堪称五彩缤纷,美妙绝伦,豆腐丝细嫩爽滑,配料清新艳丽,汤汁清醇滋补,回味无穷。

江淮大学的校史

沿革,顾名思义就是有所继承有所改革。也就是行政制度至今的一形成过程吧。

隋置扬州。古越之一部称扬越。据《尔雅》:越,扬也。注谓发扬也。又其性轻扬也。李巡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据《太康地纪》:“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春秋战国时期,为邗国地,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北周时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辛亥革命置江都县,先属淮扬道,后直属江苏省。1949年设扬州市。

1949年,扬州专区辖扬州市和宝应、高邮、兴化、溱潼、江都、仪征、六合县等1市7县。1950年2月6日,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下辖泰州、扬州两市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5月12日扬州市改为扬州县;8月8日撤销扬州县建制,成立扬州市,归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扬州专区。原由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和原属皖北滁县专区的江浦县划入扬州专区。泰州专区在划出如皋、海安2县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2县给盐城专区以后与扬州专区合并。扬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和泰兴、泰县、江都、仪征、六合、高邮、宝应、兴化、靖江、江浦2市10县,专署驻扬州市。1954年,扬州、泰州2市改为省辖市。

1956年3月,由江都县部分地区设置邗江县(驻扬州市);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归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入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扬州专区辖11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扬州市划归扬州专署领导;撤销邗江县,并入扬州市;撤销泰州市和泰县,合并设立泰州县;将江浦、六合2县交由南京市领导。1960年4月,以宝应县的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驻黎城镇)。扬州专区辖1市9县。

1962年,原由南京市领导的六合、江浦2县划入扬州专区;撤销泰州县,恢复泰州市和泰县;扬州市原邗江县辖区,复置邗江县;以兴化县的塘港河以东地区,设立兴东县(驻戴窑镇)。19年,撤销兴东县,并入兴化县。1966年,仪征、金湖、江浦、六合4县划归六合专区。扬州专区辖2市8县。1970年,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专署驻扬州市,辖扬州、泰州2市及宝应、兴化、高邮、泰兴、泰县、靖江、江都、邗江8县。1971年,原属六合地区的仪征、六合2县划入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83年,撤销扬州地区和扬州市,设立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和郊区。扬州市共辖1市9县2区。1986年4月,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1987年12月,撤销兴化县,设立兴化市。1991年4月,撤销高邮县,设立高邮市。1992年9月,撤销泰兴县,设立泰兴市。1993年8月,撤销靖江县,设立靖江市。1994年4月,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1994年7月,撤销泰县,设立姜堰市。1996年8月,泰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将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市划由泰州市代管。

1996年,扬州市面积6681.4平方千米,人口435.1万人,辖广陵、郊区2区和宝应、邗江2县,代管高邮、仪征、江都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广陵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扬州市总人口4588554人,其中:广陵区527038人,郊区184955人,宝应县869972人,邗江县545458人,仪征市610356人,高邮市797752人,江都市1053023人。

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以原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邗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蒋王镇。2002年11月11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182号):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扬州市共辖4县(市)3区。

2002年1月14日,扬州市政府下文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将邗江区施桥镇、八里镇划归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其代管区域72.06平方千米,人口9.95万人;将郊区湾头镇划归广陵区代管,广陵区行政管理区域67平方千米,人口29.36万人,郊区行政管理区域81平方千米,人口19.74万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756.94平方千米,人口49.43万人。

2002年末,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89个镇、8个乡,323个居委会、1249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3.50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23个镇、4个乡,107个居委会、228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9个镇,2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宝应县位于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1个乡,53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4.30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59个居委会、193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1.0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8.15平方千米;辖23个镇,52个居委会、310个村委会。(数据根据《扬州市统计年鉴》)

2003年,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81个镇、7个乡,308个居委会、1251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8.31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108个居委会、246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6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28个居委会、160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 经济开发区辖2个街道、2个镇:扬子津街道、文汇街街道、八里镇、施桥镇。 宝应县位于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51个居委会、234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6.28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44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6.5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2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0平方千米;辖23个镇,53个居委会、303个村委会。(数据根据《扬州市统计年鉴》)

2008年6月,撤销邗江区甘泉镇,以所辖杨寿社区和永和等7个村区域设立邗江区杨寿镇,镇政府驻杨寿;以所辖甘泉社区和长塘等9个村区域设立甘泉街道,划归维扬区管辖。将邗江区沙头镇的大众村、高桥村,中兴村的项一、项二组,霍桥社区迎春河以北区域划归广陵区汤汪乡管辖。将仪征市的朴席镇(不含沿江村及土桥村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区域)划归市经济开发区代管。调整后的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和开发区区域面积分别为776平方千米、77.5平方千米、126.5平方千米和122.92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58.11万人、30.95万人、29.83万人和13.63万人。

2011年11月13日,扬州市召开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动员大会。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一、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行政区划调整后,扬州市区面积由1024平方千米扩大到2310平方千米,市区户籍人口由122.4万人增加至229.1万人。至此,扬州市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数据帝扒天气:历史上龙卷风给江苏带来过哪些灾痛

1942年9月至1944年6月,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之时,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了一所由新四军军部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江淮大学。江淮大学的创建是根据地党和上海地下党通力合作的成果,是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生动体现,显示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无比威力。这所学校是上海抗日爱国青年来根据地学习和工作的桥梁和熔炉。

193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在苏北参议会上讲话时说,要在根据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要创办大学,为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他提出要江苏省委(当时上海地下党由江苏省委领导)来具体组织落实这项工作。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召集省委有关同志和上海地下党同志,分析了根据地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形势,认为黄桥大捷后,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形势很好,正需要大量知识分子来根据地参加工作。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侵占上海租界后,原在这座“孤岛”上从事爱国教育的大专院校和一些中等学校被敌伪勒令登记,实施奴化教育,否则禁止开办。各校师生面临失业失学的危机,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上海的知识分子是爱国的,具有革命光荣传统,他们向往自由、民主、光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继续办学、学习、投入火热的斗争中去,为争取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共江苏省委经过研究,并与新四军军部联系,决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

江苏省委创办这所大学,经过华中局批准,由新四军军部领导并解决经费和给养。陈毅同志亲自为学校定名为“江淮大学”。筹办工作由江苏省委负责,上海地下党尽可能组织动员更多的师生去根据地;新四军军部筹备接待机构和交通站,四师抽调石青、林光前等同志组成了淮北接待站。地下党则派出韩述之(张钢)、姚溱(不久因另有任务调离)、方行等同志前往淮南新铺设立青年招待所,专门接待由沪来校的师生,保证他们能安全到达根据地。江苏省委还决定由宣传部长沙文汉同志负责江大的筹备工作,并指示由省文委梅益同志、省学委张本同志在上海进行教师和学生的组织动员工作,以后待梅益同志到达根据地后,就由他主持这一工作。到校师生先在淮北、淮南两地集中,后定在新四军四师淮北根据地淮宝县仁和集正式开学讲课。从1942年9月到1944年6月停办,前后约二年时间。

江苏省委决定,经华中局批准,任命韦悫(捧丹)为江淮大学校长。韦悫同志原是上海之江、复旦、大夏大学教授,曾留学美国,早期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任先生秘书和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他长期和中国***合作,抗日战争时期是进步刊物《译报》和《上海周报》的撰稿人。知名经济学家何封、哲学家李仲融也应党的号召,自愿到江大任教。应韦校长聘请任教的,还有复旦大学土木系主任孙绳曾教授,之江大学土木系教授陈端柄,交通大学教授姜长英、叶家俊、葛文锦,清华大学周国英,大夏大学王书伦、冯邦彦和李洪钟等生物、医学、教育、外语、体育教授,另有校医两人,护士四人。为了使他们能适应根据地生活,还同意他们带一名厨师。对他们留沪的家属均作了妥善安排。同时响应党的号召赴校任教的还有助教王辛南、荣绎蓉、洪之阶、许景福、颜秀卿、马丽娟等十余人。

江大学生主要来自上海之江、大同、大夏、沪江、东吴等大学和苏州工专,以及部分中学,前后两期约一百二十余名。他们都是由上述各校党组织动员去的。两期江大同学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已经受到敌伪注意、或被组织上派遣去江大作学生工作的地下党员(第一期十八名,第二期二十四名);二是参加过党领导的进步活动的培养对象;三是对国民党腐败统治不满,不甘心在日寇占领下做亡国奴,要求抗日的爱国青年;四是怀着读书救国的思想想继续学习的爱国青年;五是对社会家庭生活不满,对纸醉金迷的旧世界反感,更不愿过剥削阶级的寄生生活的学生,有的女同学对重男轻女、包办婚姻不满;六是在师长、朋友的影响下,带着天真美好憧憬的年轻同学。各人的家庭出身、政治觉悟的程度虽有不同,但在要求抗日、向往光明上是一致的。如同学中有一对兄妹,祖父曾在清末任兵部尚书,妹妹在家困体弱多病,有两名仆人服侍,从小娇生惯养,但她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丢弃了优裕的物质享受,毅然离家奔赴解放区,到江大学习。还有一位同学,是在上海北火车站被父母、妹妹拦阻下,毅然说服全家后投奔江大的。有个同学年纪最小,但意志坚强,为了摆脱家庭阻拦,离家出走,在上海过了几个月的流浪生活,等到了交通员接头。有的不顾即将到手的大学文凭,毅然投向江淮大学这所革命的大熔炉。

从1942年8月至11月,上海一百多名师生在党内交通的妥善安排下,通过敌伪的重重关卡,全部安全到达淮南根据地。为了避免引起敌伪的注意,选择了两条较安全的交通线:一条由镇江过江至扬州、高邮、宝应,然后乘船到淮北的岔河镇,再到仁和集;一条从南京过江经六合到淮南新铺。这两条路线都由新四军上海办事处主任杨斌同志负责,由在上海地下党专司交通工作的戚原、刘燕如等同志协助,并从准备去江大的同学中挑选党员沈曾华、沈乃恭(沈正光)、黄友华、戴善(利国)、华之毅(华藻)、张立等以及同学吴天闲(吴孟驷)、朱铭勋(夏水)、郑志虬(郑伟)等任临时交通员,担负输送老师和同学们去根据地以及运送江大所需的图书设备的任务。每个小组之间,或以兄妹相称,或假装成夫妇。如有位老宪洪(阿老)同学,满口广东腔,是经不起盘问的,就布置一位比较老练的徐秉渊(左政)女同学,充当他的姐姐,要他装做哑巴,过封锁线时,阿老只要不语,也就混过去了。至于在路上与交通员坐车、坐船:步行如何相随等问题,更布置得具体细致。在宝应还通过地下党县委设立了交通接应站。当同学们被送进根据地时,大家禁不住放声歌唱,看到新四军战士时更为激动。到达招待所时,江大领导亲切相迎,宛似回到了老家。1942年9月问,韦校长及孙绳曾、陈端柄等教授到达淮南,受到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以及江苏省委沙文汉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不久就是新四军建军节,他们和江大师生均被邀共同欢庆。大会由张副军长主持,由二师郑位三政委讲话。韦校长也发了言,表示要把江大办好。会上新四军战士表演了精彩节目。这次集会给从“孤岛”上海初到根据地的江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大原拟设土木、农学、医学、教育四个系及普通科,于1942年秋分别在淮北、淮南两地集中,以后由于敌情关系,淮北的同学都集中到淮南。由于师资缺乏,老师也没到齐,各系都未能开课,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主要是请党政军领导同志作专题报告。学校利用祠堂、庙宇以及地主大院作为校舍,以田野和树林作为课堂,大家认真听,用心记,热烈地学习讨论。

先在淮北集合的江大师生,受到四师党政军领导同志的热烈欢迎。先后听了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和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区党委宣传部长冯定等同志的报告。彭师长把国际国内形势、淮北地区当前的敌我斗争形势,讲得深入浅出,十分生动。1942年11月,淮北的全体师生曾被彭师长邀请渡过洪泽湖去半城参加新四军四师召开的全师运动大会,观看了骑兵团的表演和土坦克攻碉堡等军事活动。彭师长致词欢迎说,同志们来边区抗日,条件很差,生活也很艰苦,希望从大城市来这里的爱国青年,在革命队伍里百炼成钢,和工农分子相结合。彭师长很理解青年喜欢骑马的心情,下令骑兵团让同学们练习骑马,一个个骑得高兴极了,尽情体味骑手们跃马杀敌、驰骋祖国大地的豪迈心情。后来又参加了四师政治部举行的联欢晚会,由拂晓剧团演出的精彩节目,使来自大城市的师生赞叹不已。同学们住在师部附近,三五成群地到彭师长住处作客,师长总是在百忙之中热情欢迎大家,平易近人。这时天气已寒冷,彭师长了解到不少同学是从家里跑出来的,衣服带得少,就发给每人一件棉大衣。有的同学生病了,他就请军医来诊治,并开病号伙食。对于不善长途跋涉的教师,他就派驴马来代步,还给韦校长派了警卫员,送了专用马匹。中秋佳节,彭师长还送来了月饼和梨子。这次庆祝大会后,大家深切感到敌后坚持战斗的新四军军容威武,纪律严明,装备整齐,是一支可爱可敬的人民军队,更加确信一定能打败日固本侵略者。为了准备反“扫荡”,领导上通知江大师生乘船回湖酒东,经洪泽湖时,尽管敌机在上空扫射,但条条船上都很镇静沉着,终于平安地抵达仁和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紧急集合,由淮南来到淮北的韩述之同志传达领导上决定全体师生立即向淮南转移的命令。同学们于天黑后出发,午夜渡淮河,漆黑的夜晚要在农村的小路上行军,有人还穿着皮鞋,戴着近视眼镜,经受了艰苦行程的考验。经过几天行军,终于在第三天晚上全部到达张洪营。两处师生在淮南军部附近集中后,学习的条件更为有利了。陈毅代军长十分关心江大的建设和师生的思想生活情况,他除亲题校名外,还专门为欢迎江大师生举行会餐。1943年阴历大年夜,陈毅同志同江大师生一起度过难忘的一个夜晚,他和师生们畅谈国内外形势,分析敌我力量的变化,谈笑风生,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和加强了认真学习的决心。还有张云逸、、罗炳辉、郑位三、方毅、汪道涵、潘汉年、钱俊瑞、范长江等同志,也都从百忙中抽空来校作报告。罗师长讲长征,钱俊瑞讲皖南事变,潘汉年讲国际形势和敌占区的文化斗争,叶钦和讲上饶集中营,方毅、汪道涵讲党的政策、减租减息、三三制政权组织等。这些报告使师生们懂得了党的政策,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是真正抗日的,为民为国的,只有***才能救中国。

江大同学会师以后,抓紧时间组织起来自学整风文件。1942年冬,日寇准备对淮南根据地“扫荡”,根据地军民积极作反“扫荡”准备,进行破路和全面坚壁清野。因江大目标大,决定暂时疏散,分几路去边区农村“打埋伏”,韦校长及教授们随领导机关转移。在“打埋伏”期间,不少同学参加了当地的冬学工作;有的分成若干组,作农村调查,与农民生活上打成一片,挑水、下地样样都干,如奚绿绮(金敏)同学等还受到区里表扬。

由于根据地军民有了充分的反“扫荡”准备,日寇未敢轻举妄动。不久我们重又集合,胜利地经爱了一次临战前的锻炼。这时,江大成立了学生党支部,由沈乃恭任支书,沈曾华任副支书,支委有侯忠澍、华之毅、邱庄鑫同志。

这一期的党支部工作,开始是由华中局领导,以后由淮南路东地委领导。工作重点主要是组织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听报告后的感想,树立革命人生观;在农村搞调查研究时,要大家克服怕脏怕苦思想,改变大城市**、少爷作风。广大师生通过听时事形势、党的政策、根据地当前斗争的报告,实际上是接受了生动的政治教育课程和党的传统教育。还先后参加了边区参政会、路乐八县总农抗代表大会,和与会同志一起学习讨论,并且目睹群众进行民主选举,体验了“三三制”政权的民主精神;后来还参加了边区妇代大会和冬学运动,很多同学担任了冬学教师。

.这次日寇“扫荡”阴谋虽未得逞,可是野心不死,还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扫荡”。领导上为了保障江大师生的安全,于1943年初春动员大家暂时返沪隐蔽,由淮南行署汪道涵副主任亲自来校动员,要求同学们理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的道理,等到情况好转环境稳定时再来入学。由于师生们与根据地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要求留在这里参加反“扫荡”斗争,因而党支部在做动员工作时相当困难。经过耐心说服,大家才以大局为重,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同学们一面唱着《新四军军歌》、《黄水谣》,一面流着眼泪。最后除五个同学不宜回沪留在根据地工作外,其余均依依不舍地分批回沪。

这是前期的江大,历时虽仅半年有余,却是多么不平凡的日子啊!在同学们的历史上,确是深深铭刻于心的珍贵经历。

江大同学陆续回上海“打埋伏”,根据江大校党支部和上海地下党的嘱咐,一是要隐蔽好,不出问题;二是布置一些党员和担任交通的同学,定期与大家保持联系,做好思想工作。要求回沪同学尽可能学习一技之长,以便返回根据地后更好地为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因此,有的同学去学习速记,复习外语,学习中英文打字,参加无线电技术学校,学习驾驶技术。有的同学自愿承担风险,发扬了江大团结互助的好作风。把不便回家的同学接到自己家里,象亲姐妹、亲兄弟一样相处,就这样度过了半年。

1943年春,陈毅同志因病住医院,把韦校长请去面谈,传达了党中央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并指出目前江大虽不开学,但一定要坚持办下去,要求他抓紧做好开学的准备工作。6、7月间,江大开学的通知到了上海,除少数同学已由上海地下党分配了工作、一些同学因分散隐蔽未及时接到通知外,大部分都迅速返校。“打埋伏”在上海的同学和新来校的同学共八十八人,又一次在仁和集集中。

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学在淮北根据地仁和集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陈毅、张云逸、彭雪枫、刘瑞龙、范长江、季方等领导同志都亲自参加,地区负责同志和抗大四分校、淮宝中学都派来了代表。会场设在女生宿舍前面的操场上,布置得朴素庄严,同学们还以墙报形式办了展览会,汇报了学习、生活和到江大以后的思想变化。大会由韦校长主持,他致词后由陈军长、彭师长、季方等同志讲话,使全体师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下午,首长和来宾参观了男女生宿舍和教室,傍晚会餐后由同学们自编自演了《雾重庆》片断、小歌剧等文艺节目。

新的学期开始了,课堂设在一所祠堂里。韦校长教英文,在校的老师也分别开课,李仲融老师的哲学课甚受欢迎。相继开课的有普通科和教育、土木两个系,有的系因为没有老师,开不了课。由于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大学各年级的,也有部分高中学生,水平不一,班次也分得较细,如英文课就分做ABC三个班,但大家学得十分努力,程度高的自动帮程度低的,C班的同学总是抓紧一切时机往前赶。自习时间也抓得很紧,互帮互学的空气十分活跃,这主要是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了,知道了为谁而学,所以每个同学都能自觉、主动、认真地听课和复习。

这时江大建立了后期的党支部,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刘子久同志召集会议宣布支部委员会由沈曾华、侯忠澍、徐秉渊(左政)、褚启元、王慎行(李耀)等五位同志组成,明确华中局委托抗大四分校领导江大支部,具体工作由该校政治部主任邱一涵同志领导。这一期支书由沈曾华同志担任,侯忠澍除负责学生会工作外并做统战工作,徐秉渊负责组织工作,褚启元负责宣传工作,王慎行负责保卫工作。邱一涵同志对江大支部工作十分关心,常找文委汇报情况,思想工作抓得紧。她十分强调江大支部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搞神秘化,要适合青年人心理进行工作,工作方式生动活泼,要做得细,要善于团结群众。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基本上抓了两头,一头是抓原是上海地下党培养的积极分子,对他们继续考查培养,要求他们在学习、工作、劳动中起骨干作用,为今后发展他们入党作好准备;还有一头是抓少数进入根据地后思想不够稳定的同学,对他们则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分配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有针对性地做联系群众的工作。由于当时江大支部不公开,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学生会来进行。学生会是由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主席是侯忠澍,委员有褚启元、吴天闲、陈南华(陈峰)、朱起葵等同学,分工管秘书、总务、学习、生活、文娱等工作。这一段时间,党支部领导下的学生会工作做得十分活跃、出色。江大党支部既有组织纪律性较强、群众工作做得十分活跃等特点,又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每逢节日或纪念日,都要组织同学进行学习座谈,如“九·一八”纪念日,以各房间为小组,讨论“谁是真正抗日的爱国者?”小组会开得既严肃又活跃。1942年年底,还举行迎新营火晚会。1943年9月中秋节,晚上坐船赏月联欢,自编自演节日助兴。同学之间尽情欢乐,亲密无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革命人生观,转变从城市来的同学轻视劳动的现象,组织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绿色的竹杆编成一张张竹排床铺,还铺起一条从女生宿舍到食堂的砖石路,解决了雨天路滑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为工农服务的感情,组织有医学常识的同学和护士一起为农民接生、治病。为使学生树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观念,把同学组织起来种植自己带来的蔬菜种,基本达到自给,既节约了菜金,又改善了生活。冬天,还抽出同学协助村上办冬学,既上文化课,又上时事教育课,很受农民欢迎。由于同学们在根据地里身受革命熏陶,希望教学内容能与实际斗争相结合,提出了改革现有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在讨论办学方针之际,学生会曾请江大党代表梅益同志讲国际形势。他的讲演深入浅出,甚受同学们欢迎。同时请杭大四分校孙叔平老师来校讲授《中国革命与中国***》,并自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支部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还展开谈心和互帮互学活动。以房间划分互助小组组织谈心。全校还举行作文比赛,王种兰、姚守懿、陆均(陆庆娴)的文章被评为最佳作品。学校有歌咏队,还以房间为单位,成立了歌咏小组,经常展开室与室的比赛,搞得热火朝天。当时江大歌咏队中有位杰出的指挥人才——郑宜琨同学。他十六岁就考上之江大学,不仅功课好,还具有音乐天才;他吹得一口好口琴,还会拉小提琴、吉他、胡琴,会弹钢琴,可以说样样都会。他教歌十分认真,有时大家唱得不够好,个别人走了调,他一遍遍地教练下去。(自卫战争开始不久,郑宜琨同志随拂晓剧团开赴前线,身负重伤,在撤离前线时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牺牲于运河船上,年仅二十一岁。)

当时,抗大四分校和江大住得很近,抗大学员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负责保护江大的安全,江大和抗大常举行联欢活动。抗大的学习展览室、缴自敌人的武器、宿舍、简朴的集会场所,都是同学们学习参观的对象。抗大同志还请加入反战同盟的日本友人表演日本传统舞蹈,同学们都体会到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的无比威力和党的俘虏政策的正确。江大和抗大每次联欢活动,都要举行篮球、排球等球类比赛,当时江大的九人排球队可与抗大一博,每当进行这样的比赛时,更是欢声震天,达到联欢高潮。

学生会还经常组织民主生活会,按寝室分组活动。有的同学提出,生活在敌后战争环境里,应该有必要的军事知识。彭师长任开学典礼讲话中明确表示,可以请抗大教员讲军事课,学习必要的军事知识,组织站岗放哨、侦察、紧急集合、夜行军等,随时作好反“扫荡”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学生会就及时请抗大四分;校陈秉德教员来校讲军事课,组织大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军事训练。1943年年底,传达上级通知,有了敌情,要迅速转移,由身体较为强壮的同学如陆司(陆熙耀)、张克宇、黄淳(黄春)等同学组成警卫班,每人发给了手榴弹,并立即开始急行军,个个意气风发地投入战斗训练。从此,白天进行军事训练,夜间站岗放哨,以加强敌情观念。为了使同学们广泛接触社会,在实践中丰富知识,1944年3月还派出了土木系的张敬岳(张汶)、朱铭勋、沈铧(洪犁)、汪敬业(金坚)、郑宜琨、赵开琪等六位同学,参加了淮北区党委领导的治淮工程。同学们还分组进行农村调查,了解农村阶级状况和贫雇农生活变化状况,向劳动人民学习,并参加减租减息工作。在工作告一段落时进行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认识,以便更好的学习与理解党的政策。

1944年春,敌我形势有了根本变化,日寇在太平洋战线逐渐失利。在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严重打击下摇摇欲坠,自身难保。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连连告捷,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四师在淮北也先后拔除了敌伪四十四个据点,根据地扩大了。由于工作的开展,急需补充大量干部,江大本身也由于师资缺乏原因,不好再办下去;同学们也要求走出校门,去参加边区的建设工作。经领导研究,接受了同学们的要求,于是江大结束,全部同学(包括新发展的八名党员)由军部及地方党委统一安排工作。在分配工作前,淮北区党委还请组织部副部长谢邦治、教育处长潘琪、建设处长刘宠光、青救会主任曾谋同志向同要学们作报告,介绍情况。同学们也根据各自志愿、特长和工作需要,于1944年6月,怀着对母校难忘的感情和踊跃投身革命的抱负,辞别了韦校长,分头走向新的战斗岗位,在根据地的宣传、组织、新闻、教育、卫生、民运等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之前几个月,即1944年4月,先期分配去淮南新四军军部卫生部学习医务工作的有:徐欢、王嘉顺(贾顺)、史思嘉(施稼),谢宁、邢浩林(林铮)等五位女同学。最后一部分同学因参加淮北区党委的夏收工作队,在边沿区搞了三个月减租减息运动之后,才正式分配了工作岗位。

江淮大学先后办了两期,学生共计一百二十余人,吸收了一批爱国教授进入根据地,在敌后坚持了两年左右,这在党的统战史上,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江大师生由于党的培养,从韦校长到绝大多数同学,后来均成长为光荣的***员。解放后,韦悫同志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后因积劳成疾病逝。郑宜琨、蒋文华同学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俞华良同学作为参加万隆会议工作人员因飞机失事遇难;田超(楼廷芳)、顾芸(田嘉禾)、蒋家骅(姜华)、黄友华、戴善同学,先后病逝。韦校长和这几位同学,为中国革命而献出了生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江淮大学的创建过程,说明了新四军和华中局及江苏省委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体现了更广泛地争取知识分子的政策和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从办学的两年多时间里,还证明了这所出现在新四军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所抗日的革命大学。在两年多时间里,同学们在这个大熔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从大城市来的这批知识分子,在学校停办时,都毅然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为以后的斗争和上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十年前的江大,曾是哺育年轻人的革命摇篮。正如杜淑贞同学诗中所说的:“江淮风雪育新兵,百炼千锤四十春。梦回跃马半城镇,心系高歌大柳营。喜泪纵横花怒放,欢颜焕发草初青。今朝共庆神洲好,老骥长存赤子心。”这首诗代表了江大全体同学和老师的心情,愿以此作为校史的结束语。(江淮大学校史编写组)

1959年4月4日,江苏省涟水、淮安、淮阴等市的部分地区遭受龙卷风袭击并伴有大雨和冰雹,损坏房屋1.63万间,其中倒塌144间,砸死22人,砸伤50人。4月8日晚9时,涟水县红窑乡的黄弯潘码,大东乡的时码等地遭龙卷风灾害,大小树木一拔而光或拦腰折断,房屋刮倒或揭飞上盖,禾苗无一直立,损坏房屋7600余间,砸死21人,伤37人。

1966年3月2日夜12时以后,江苏盐城全区出现雷雨,盐城、大丰、射阳三县部分地区遭遇龙卷风袭击。盐城电厂钢筋混凝土厂房卷去一角,成为废墟,同时将路边钢筋水泥浇筑电杆扭断,连同安装在两电杆之间数吨重的变压器从河西吹到河东,卷离原址150米。全区受灾共822个公社,倒房砸死87人,损坏房屋40.25万间,其中全倒80976间,严重损坏31049间。损坏船只56只,失踪32只。6月3日00-01时,盐城、射阳、大丰3县共18个公社遭龙卷风袭击,受伤2000多人,死亡80多人,房屋倒塌几千间。

1971年6月25日晚,江苏省泗阳、清江、淮阴、洪泽、盱眙、滨海、阜宁等县(市)分别遭受大风或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达到11级。初步统计,风灾造成24人死亡,180人受伤,倒损房屋3.5万多间,玉米倒伏4.67万公顷,损失粮食100万千克。

1972年7月2日傍晚,江苏省靖江县局部和大丰县的刘庄、大隆、新团、大道、五星等乡镇遭受强龙卷风袭击,龙卷风中心极大风速40米/秒,据大丰县刘庄等5个乡镇不完全统计,倒塌房屋2954间,损坏13544间,伤几百人,死亡20人。

1983年7月1日16:0040分左右,江苏省淮安、如皋、如东3县(市)遭受龙卷风袭击,风力达12级以上,持续时间3~5分钟,狂风所经之处,村镇建筑物顿被摧毁,新盖瓦屋顷刻倒塌,合抱大树连根拔起,河中水泥船刮进稻田,固定的脱粒机抛掷100米外,水泥电杆折为数段,摧毁房屋近3万间,损坏房屋3.1万多间,因房屋倒塌、触电、雷击致死的有31人,受伤1757人。

年8月31日凌晨1时至2时20分,江苏盐城市郊的龙岗镇和建湖县的庆丰、冈西镇共16村遭受龙卷风袭击,风力12级以上。9人死亡,715人受伤,3500间房屋被毁,660公顷棉花、水稻受灾。

1989年9月16日凌晨至下午,一场罕见的龙卷风伴随着倾盆暴雨横扫了江苏启东、海门、南通、如东、如皋、海安、泰县、东台、大丰等9个县(市)。据反映,南通、盐城、扬州等地有53万公顷农田积水在40厘米以上,棉花倒伏10万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2.5万间,刮断万伏以上的电力线杆50度根,沉船11只,死亡30多人,伤1900多人。

1993年6月28日,江苏省南通市局部地区遭受龙卷风袭击,大片民房在瞬间倒塌,一些工厂几乎被夷为平地。据初步统计,通州市和如东县共死亡8人,伤567人,房屋倒塌5783间,另有7169户住房严重受损,大片棉花、玉米严重倒伏,畜禽伤亡不计其数。

1995年8月22日下午,江苏淮安、盐城、东台、射阳、滨海、大丰、建湖等7个县(市、区)遭受龙卷风和暴雨袭击,最大风力达12级。农作物受灾面积3.47万公顷,倒塌民房1654间,损坏房屋3323间,死亡20人,伤120多人,死亡家禽1.9万只,倒断电线杆、电话线杆等1900多根、树木1.2万棵。

1996年7月15日,江苏省大丰、泰兴、邗江、姜堰、东台、丹徒6个县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8000多间住房倒塌,砸死29人,砸伤687人,刮倒电杆1600度根、树木1万多棵,死亡禽畜24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

2000年7月13日下午,江苏省高邮、兴化、宝应、海安、东台等县(市)遭受强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2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0个乡镇受灾,死亡34人,伤2000余人,倒塌房屋1.25万间,损伤房屋1.56万间,农作物受灾4万公顷,倒断树木数万棵,损失家畜家禽45.4万只,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灾情之重为江苏省1949年以来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