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康定斯基作品鉴赏_康定斯基作品赏析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古诗赏析求解2.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3.画家保罗克利的作品《鱼的循环》怎么赏析4.死与火的名画赏析5.《奥古斯汀》赏析及课程设计6.[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艺术鉴赏的提高需要长期已久的日积月累,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艺术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鉴赏力的高

1.古诗赏析求解

2.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

3.画家保罗克利的作品《鱼的循环》怎么赏析

4.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5.《奥古斯汀》赏析及课程设计

6.[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

康定斯基作品鉴赏_康定斯基作品赏析

艺术鉴赏的提高需要长期已久的日积月累,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艺术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

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

鉴赏力的高低不光是指你能否好清好坏,更重要的是你能说出自己鲜明的观点,独树一帜的论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

当然理论知识和前期的指导也很重要。

我还希望你们阅读《美学与艺术鉴赏》。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此书系理工科院校本科生美育主干课和人文必修的教材。全书分美学概论和各门类艺术的审美两大部分,前者含美、美感、艺术三章,后者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八章,最后归结于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艺术鉴赏水平,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等大学生的新要求。此书的每一章都是由专业领域造诣精深的著名学者撰写,既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又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既可见历史的清晰脉络,又不失详细的作品赏析。。。

多读是重要的,不光要读感兴趣的,凡是别人推荐的好书都应该看看。好比古玩,只是大概知道好坏的标准和年份是没用的。眼光要从大量,多年的经验中积累。还要知晓相关的文化内容,典故。这才是大师。。

还有《艺术风格学》。

古诗赏析求解

抽象艺术作为无主题、无逻辑、无故事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它追求创新挑战经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图画,抽象艺术用鲜明的个性及艺术符号来完成画家对艺术的生命体验。欣赏抽象艺术,懂与不懂是相对的。而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决定了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绝对的。 感谢抽象艺术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抽象艺术 -→ 艺术美 形式与色彩 ↙ ↘ 构图与笔触 半抽象 → 纯抽象 材料与肌理具象 → 意象→抽象 冷抽象(蒙德里安) 空间与 热抽象(康定斯基) 光影与运动康定斯基《即兴之31》这幅画是典型的热抽象作品,我们只要记住像这种由曲线,自由形构成,感受性较强,笔势较明显的大都是热抽象作品。康定斯基是热抽象代表人凡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看起来比较冷静、理性的抽象作品就是冷抽象作品。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是冷抽象代表人马列维奇《白上白》 冷抽象,该作品由直线,正方形构成画面感受非常严谨,冷的白和暖的白让人感到理性。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画家保罗克利的作品《鱼的循环》怎么赏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三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xx

 不同之处:xx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三篇2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三篇3

 一、课题: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有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三)讲授新课:

 1.关于陶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借助了解彩陶的图案,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以及与当时生产、生活的联系)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了解《舞蹈纹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绍。

 2.关于瓷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瓷器相关知识的介绍:

 借助现代瓷器的教学实物,了解其品类及不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f.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窑、景德镇瓷器等。(关看:现代人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以了解我国瓷器艺术辉煌灿烂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钧、汝、定窑的地理位置,艺术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贯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四)课堂总结: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艺术、走进陶瓷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选择一些瓷片或陶片,观察其胎、釉的差异;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质感,从瓷器与陶器叩击的声音中比较两者的不同。

 宋元以来有哪些重要的瓷窑,其产品各有什么特色?

死与火的名画赏析

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克利《鱼的循环》

画的主题是表示对亡友马尔克和马克战死的纪念。画中的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象征马克,几何花纹是马尔克,而蓝色盘中的鱼,代表着克利在拿不勒斯,代表死亡的黑色背景。

《奥古斯汀》赏析及课程设计

克利出生于音乐世家,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他曾一度在从事绘画还是音乐上进行过艰难的选择,后来选择了绘画。他是康定斯基组织的“青骑士”画派的主要成员,但与康定斯基不同的是,他没有走向完全消除物象的抽象主义绘画风格。他也探索表达物象外的绘画艺术,但是总的看来他的绘画风格多变,形式多样,很难规划到哪个具体的艺术流派中去。克利在西方绘画史上更以出色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而备受推崇,而在绘画中运用一些神秘的符号语言,也是他最为突出的特色。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别致的情趣,甚至有人评价有一种童稚的天真。但是,事实上许多作品都是画家深思熟虑后,对人生一种独特的体会和洞悟。克利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又加之他对建筑有特别的研究,这反映在他的绘画上就体现出音乐的和谐以及建筑的平衡感、结构感、线条感。这幅《死与火》创作于画家生命的最后年头,当时画家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这不是一种主观臆断的猜测,而是画面上的艺术感染力使然。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中间有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并且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克利对这个形象处理得极为特别,一方面用了图画和文字组合的方式,看上去新颖、有趣;另一方面,这个形象从轮廓上看是个面向左的人,可在五官的处理上却是面向大家,这种反常的处理,使画面妙趣横生,也体现了画家一种别致的幽默,这扭曲的形象仿佛是画家对生命或者死亡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反讽。这一绝妙的处理也彰显了画家的生活情趣、艺术才华、性格特征。画面的右方有一个由粗线条构建成的像我们象形文字的小人,正在刺扎这个人头,它是或者疾病的象征。人物的左手托起了一个圆圈,这是太阳的象征,也是时间的象征。它表示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结局,他只是一种过程,画家会轻松面对。正如画家在给朋友写的信中写道的那样:“当然,我不是偶然地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指向一点并且宣称,终期将至了。”因为有对人生、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所以画家从容面对,并且不失理智以及对生命最后的戏谑和幽默。画中的色彩有一种令人压抑的恐怖感。火红色的背景有一种死亡的气息,苍白色的人物形象仿佛是坐在血里的病人,整个画面色彩的搭配有一种古墓中壁画的陈腐之气,各种符号语言也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玄学的味道。克利的作品有一种奇幻的色彩,不是纯粹的抽象或者写实,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一种在画家独特个性支配下的自我的艺术。他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深刻地影响了许多的后来画家。

[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克里姆特作品赏析

? 图文故事

《奥古斯汀》讲述了因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而得名的小企鹅“奥古斯汀”,喜欢画画但有点羞涩,它要和爸妈一起从南极搬家到北极生活上学,一边难舍爷爷奶奶和熟悉的老师同学,一边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的陌生而担忧焦虑,最后,奥古斯汀用戏仿名画的幽默方式平衡了自己的担忧焦虑,融入到了同学中,一起学习一起玩。老师还为他们举办了画展,想念的爷爷奶奶专程来参观它的画展,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故事,也是自我成长中一个经验积累的小插曲。《艺术的疗效》中艺术有7种功能,分别是:“回忆,希望,悲伤,找回平衡,自我了解,成长,欣赏。”它说明艺术是解决生活中诸多问题的一种方式,帮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奥古斯汀也用艺术帮助自己解决转校难题,让生活更有趣。

艺术鉴赏

这是一则转校生的故事,小企鹅拟人化的故事线,以儿童视角去叙述图与文。图画是以AB面交替的节奏方式进行解说,A面用九宫格的形态描述小企鹅奥古斯汀的一天所发生的心理状态解说(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九宫格的正中间以一幅缩小版的油画棒绘制的戏仿名画表现文字主体意思。康定斯基《点线面》中描述,每一幅画面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产生的简略画面都具有相应的四条边,其中的每一条边都产生出一种对它本身来说是独有的声音,他超出了暖而静或冷而静的限定,它或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因此戏仿名画就像艺术家“培育”新生命,在已经得到认可的,最初的作品上,进行模仿,如果处理的当,就会转变成一种新的,活的机体,这个机体不再是最初的,而是明显带有新生机体全部特点的机体,作者站在儿童视角戏仿出名画幽默而妙趣。画面B面是以一幅大图来与文字共同叙事推进故事发展。整本绘本中都这样AB,AB的画面节奏叙述故事。整本绘本画面的外轮廓都用红色油画棒的粗线加固,看似红色油画棒自由轻松的行走,时而粗时而细,断断续续的连接,沙沙的颗粒感似听得见油画棒与纸面摩擦声音,似看得见油画棒行走路径,这事实是一种精心推敲后的秩序感,让观者在视觉感知中感受到朴拙,厚重,稳固的质感。色彩上大量应用了红黄蓝绿橙紫6种基色,整体以明亮的高饱和度故事主角心理情绪表达,加上A面的油画棒戏仿名画,增强了整体艺术质感:自然,质拙,诙谐,可爱,幽默,妙趣。

绘本的封面背景以湖蓝与橙红,5比1的比例分割开来。视觉注意力第一时间集中在一只胖嘟嘟,圆乎乎,萌憨憨的小企鹅上,像极了身边的小胖墩孩子形象,一只绿色的格子行李箱明示着要远行,贴近生活化画面,读图就能把我们带入易猜的想象故事中去,到底是什么故事呢?好奇推动我们去翻开这本《奥古斯汀》。

? 《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说到:“人怎么形成认识能力的?”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解说,他认为图式是认识发生前先有的,且由动作刺激而激活的。前审美就是在婴儿0~2岁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还不是完整的审美阶段,因为婴儿的情绪是在外在节奏刺激下产生快乐,没有内心快乐体验,刺激消失,过程也就结束。难储存快乐体验,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体验而已。而2~7岁,前运算阶段,幼儿有了内化的情绪体验(内化机制),才开始出现真正审美阶段。当想象推动喜怒哀乐情绪时,产生“情感”这一种东西,而审美情感里也出现了“人性”,“想象”——是审美第一要素。

想象即自我中心

? 故事由第一人称“我”的自我介绍开始带入,文字中反复使用“我的.....”,“我的......”,“我的.......”,自我为中心的年龄段,配合文字的叙述,运用戏仿世界名画的方式以儿童视角展现。

“我的自画像”戏仿了巴勃罗.毕加索的《自画像》。“我的房间”戏仿了文森特.梵高《凡.高的卧室》棕色暖调的床,椅子,地板,极为相似。

“我的爷爷奶奶”戏仿了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原画中的人物表情给孩子看后,说爷爷奶奶有点凶,而戏仿的企鹅版爷爷奶奶才是孩子想象中的和蔼的爷爷奶奶。

“我的第一次坐飞机”,戏仿了雷尼·马格利特的“移画印花”,这样的画面想象的确只有孩子的视角才能想到,脑袋伸进云朵里。

当到达北极后,发现街边没有自己同类的企鹅,不知道爸爸办公室在那栋楼,一切都未知,很焦虑时,妈妈提醒好好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时的心境也只有彼埃·蒙德里安《红色**蓝色与黑色构图》才能让我稳定安静下来。

新环境中能挑到全家满意的房子,这栋房子像莫奈的《伦敦国会大厦》,妈妈喜欢房子里的冰灯,爸爸喜欢厚厚的冰地板,我喜欢阁楼,一家人共同喜好,其乐融融体现出品味。

所有的戏仿名画中都用了油画棒材质,因为油画棒是最适合幼儿使用的,贴近日常校园氛围,也易于小读者想象进入故事情境中去亲身体验。

想象即类比——纵情挪移

喜欢用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拿着喷壶的女孩》来装饰墙壁,因为喜欢作者而取名叫“奥古斯汀”,像极了小读者打预防针时要勇敢(做自我建设),把自己名字改成是奥特曼,做完奥特曼手势后坐下等护士打针样子,想象移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勇敢。再看“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想到新学校,我有些紧张。

明天是第一天上学,在这儿我还一个人都不认识呢........要是想以前那样还和朋友们一起在南极,那该有多好!”九宫格里戏仿了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里扭曲的钟,达利是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而创作的,揭示“个人梦境与幻觉”,画中物体都是柔软的失去功能的生物象征,表达了某种痛苦和无奈的生命现实。小企鹅奥古斯汀却用它来表达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的一种担忧,能不能在新的学校开心上学,就像在老家南极一样?而老家已经回不去,对比之下的焦虑,紧张痛苦的心境用达利扭曲的钟来表达,想像被精准的扑捉到。

大图和文字合奏中,小企鹅侧躺的上半身和头部被放大占了大部分画面,图画也在放大心理的担忧,紧张。把情绪推向高点,也为第二天发泄做了铺垫。

? “第二天早晨,我藏了起来,但还是被妈妈给找到了。我画了一幅自画像给爸爸,告诉他,我脚底冰凉,去不了学校。”孩子总是能在爸妈之间讨价还价,观察爸妈意见是否统一?如果意见统一,就明白了“不得不”得状态,耍赖,哭闹,躲藏这些情绪化的办法是无效的。A面九宫格里想象戏仿名画是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也只能用呐喊来发泄发泄情绪。

B面大图的画面用左中右的结构故意放大中间学校房子,也在放大奥古斯汀心理对新学校的担忧和恐惧。这样的情境是不是很多小读者有共鸣,和文字一起把故事推入到鼎沸状态,“不得不”在自我成长中有时也是变坚强的理由。“爸爸陪我走到学校,对我说,祝你好运。我想我确实需要好运。”

? “当我走进教室,所有小朋友都盯着我看,不知小声说着什么,新老师丽莎**笑起来真好看!”一个人紧张时,看到一张类似熟人的脸,就能有好感,并移情到环境的安全感上,丽莎老师是熟悉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

稍微让奥古斯汀的紧张松了一点点。“课间休息时,别的小朋友都去玩球了,他们笑啊,闹啊,玩得真开心。”好多妈妈不轻易让孩子转校,原因也就是这里,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阴影。球是开心的好球,可就不是我的球,大大的无奈,短时间也无法融入同班的小朋友中,雷内·马格利特《这不是我的烟斗》心境如此一致。

? “我一个人坐在操场边,还好有毕加索做伴儿,我用蓝色铅笔画画,把它叫做我的“蓝色课间”,毕加索也同意。”A面九宫格里都是蓝色的一路所见所想的小,冷色的蓝增强了心境里的孤单。B面的画面结构是对角线分割,奥古斯汀和布偶毕加索占据在右上角,左下角只有一只球,对角线部分留空。?

按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来理解,这种对角线设计体现了奥古斯汀享受在自己创作带来快乐心境里,右上对称左下的画面是一种内在张力,而这种抗张力实实在在地将奥古斯汀绘画时的整个画面与周围的世界分离开来,非常有戏剧性的故事画面。左下的这只球绘制者用了三条粗线笔触带出了球的运动轨迹,对应右上奥古斯汀完全没有意识到球滚动而来,暗示着球会变成奥古斯汀和同班小朋友衔接的纽带。果真,小朋友来捡球,发现奥古斯汀的绘画作品,交集从这里开始了。

“上课时,小朋友挣着抢着跟我一起画画,丽莎老师鼓励我们“展示自己”,下周还会举办一次画展,期待那天早点到来。”有种喜悦是在极度孤独后表现更明显,小读者看到这里开始露出笑意,图文合奏带出故事紧张感后的小喜悦。

晚上吃晚餐时告诉爸妈学校的事情时,B画面又以对角线方式的构图,而这次左下角占了大部分,(左下分割按左边垂直线和下边平行线来表述张力和“文学”感受),体现爸妈一天虽然 远离孩子做着自己的工作,但是心都在担忧着孩子第一天去了新学校到底怎么样了?画面的下平行线朝向表示人间,也许奥古斯汀妈妈中午有发过微信给老师询问在校状况呢!喜悦让家庭晚餐都有滋味了呢,北极牌罐头面条汤尤其美味。

? 画展非常成功,想念的爷爷奶奶专程飞来参加,小企鹅奥古斯汀用艺术平衡了转校带来的小焦虑,努力的过程使他变得越来越优秀了呢!

?

最后观赏一下封底的三只布偶,**的耳朵用布包扎的是梵高兔,中间大鼻子的是企鹅毕加索,看看八字胡卷翘翘的达利猫。什么是幽默?幽默就是心情的旋转门,奥古斯汀就用艺术幽默转换了转校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也用艺术幽默转换面对压力努力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的一种心态。有没有熟悉感呢?如果有点熟悉,名画浸染少不了喔,那么请继续用名画浸染吧,看多了高质感的名画,自然而然也会无意间想象戏仿出名画来解忧某种心境。而审美是一种全身心的精神活动,美感的产生是将人的肉身与感-情-理,全都调动起来,此外加上重要的想象。

活动设计的初衷

阿兰.德波顿和约翰.阿姆斯特朗在《艺术的疗效》中说:“现代世界高度重视艺术,众多新艺术博物馆的落成开放,大量拨款用于艺术创作和展出,学院艺术理论的威望,商业市场上艺术品的高价,这些无不例证了艺术的崇高地位。”而崇高地位的艺术是高高在上,像曲线一样飘在天空,让大多数人无法触及得到,也难于理解,站在孩子角度就更难了。当艺术能用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方式留给孩子欣赏,模仿,玩耍,改造,游戏等,把它来当做一种工具,拓展孩子的天性,弥补孩子成长中的心理缺陷,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动指导要点

先练习手臂摆动,然后练习起跳动作,再练习空中控制动作。再练习落地缓冲动作,最后练习衔接动作。

2.会左右脚前后交替跳,平衡感不足的可以适当让同伴牵着手做。

3.同伴合作跳,2人一组手拉手平行。

4.故事情节巩固。

活动设计《奥古斯汀》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中班下学期 高难度跳房子

? 形式:班级活动

? 目标:双脚合并定点向前跳,向上跳,向左向右跳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 准备:1.在操场上用色粉笔画出改良版的蒙德里安《红黄蓝与黑色构图》,或者用相应颜色的广告纸在地面上贴出改良版《红黄蓝与黑色构图》按实际天气来定。(怕下雨色粉笔不合适)2.手套布偶企鹅? 3.教室后墙上悬挂柔软的物品,提供孩子课间练习跳跃。

过程:

“上次我们听了《奥古斯汀》故事,你最喜欢奥古斯汀的那一幅画?”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没有标准,每一幅都可以喜欢,当然说出理由更好。(顺带再看PPT,老师复述一遍故事,加固故事情节的理解。)

(带上手套布偶企鹅藏在身后)“今天企鹅奥古斯汀不画画了,它想出去操场锻炼锻炼小身板,你们能陪伴它一起么?”(拿出布偶企鹅引导孩子排好队,进入操场)先来一首《喜洋洋》热热身。

邀请配班老师来示范动作,孩子一起跟着做几遍。纠正一下动作不太到位的幼儿。

用手套企鹅邀请孩子进入游戏“跳房子”空间,先观看老师从左下角平行方格开始,双脚合并跳到正方形方格中,再跳入竖直的**格子里,这时配班教师说:“啊欧,碰见奥古斯汀乘坐的飞机起飞,需要向上跳3次,还要同时拍打企鹅3次。”(配合跳3次,动作缓慢些,让孩子原地学摆臂预跳姿势)然后跳入黑色格子中,当黑色格子右边是双格子时,就需要双脚分开一个一只脚,依次类推,中间设置不同要求的跳法,(安地面上**格子向上跳3次,上跳同时伸手去拍打老师手上的企鹅毕加索,红色的原地向左向右跳一个组合,蓝色的左右脚交替跳一组)直至跳完整张画,到右下角终点为止。

合作跳,找2人一组的方式,手拉手并行跳,中间的格子要求一样。

评价孩子跳跃过程中的努力,击掌方式一一鼓励,最后跟随布偶企鹅回教室休息,喝水。

7.延伸:利用等午餐时间,课间上完洗手间后等候时间,在教室墙壁挂一些幼儿跳跃时拍的到的物品,可以让幼儿练习跳跃动作,时间为2周。

评析:中班下学期对跳的要求是:水平方向跳(立定跳,行进间跳,行进间连续单双脚跳)。垂直方向跳(原地跳,行进间向上跳,连续单双脚向上跳)。如何有趣的玩起跳跃动作,运用《奥古斯汀》故事线和图画,激发幼儿练习跳跃,能做到手臂预摆和缓慢落地动作。孩子一定会有协调性强弱之分,耐心指导弱的孩子,慢慢去完成跳跃动作,课间加强巩固。

人们消费克里姆特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他作品的象征寓意以及史诗情怀则被忽略乃至忘却了。  2011年7月,美泰玩具公司推出了一款以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的名作《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为原型的芭比娃娃,名为“阿黛尔”,定价34.95美元,为市场预测者看好。阿黛尔是维也纳糖厂主的夫人,也曾是画家的赞助人。在画中,她身披黄金的衣服,眼神迷离,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阿黛尔的侄女阿特曼与奥地利打了60多年官司,最终得到了这件作品的所有权。2006年,美国的化妆品大王再以1.35亿美元买下它,刷新了世界上最贵的名画记录。其实,克里姆特的画作早已为消费者所瞩目,最著名的《吻》在宜家家居的装饰画销售中常常脱销。

 2012年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诞辰150年,欧洲艺术界对这位生前引来诸多争议的奥地利艺术家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无论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贝维德雷宫,还是在以私人收藏闻名的阿尔贝蒂娜宫,克里姆特的壁画、油画与素描频频出现。

 近读最新出版的《马勒书信集》,得知音乐大师马勒的妻子阿尔玛曾是克里姆特的情人。他作品中那些图案,经常让人想起提琴与女人体混合的形状,其中的点和线也特别像音乐中的某种表达。1902年创作的《喜悦》(《贝多芬带饰》局部),是他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时的感受。不过贝多芬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被他转化成了人世间的欲望和爱的诉求。这幅画是他与音乐关系最直接的联结。音乐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许多大师所痴迷的主题,其中包括康定斯基、克利和勃拉克等。在所有绘画实践中,只有克里姆特是半抽象、半具象的,其他人都以抽象形式传达。因为在克里姆特那里,女性作为欲望的化身,必须以形体与神情之美愉悦视觉。

 说到克里姆特,国内常把他定位于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一种颓靡的味道,其中原因在于过多诱惑女性的出现。他说过,“比起我自己,我更关心别人,尤其是女性。”这样的人生与艺术信条,让他用金箔与瑰丽色彩装饰女性,其间和半裸的女性几乎都是欲望的象征。《水蛇》是幅不大的纸上作品,画中的圆形菱片将女性原始的渴望揭示出来,令女性观众也通常感到震惊。名作《吻》的前面,总会聚集众多观者。画中俯身的女人与半跪的男人几乎连成一个整体,装饰的圆环与方块遍布黑色,象征爱与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

 在绘画史上,常常用表现主义、分离派的特点解释克里姆特,但这只是停在了表象层面。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象征主义的因素。另外,克里姆特从本质意义上还是一位有史诗情怀的画家。他从西方文化母题中汲取营养,经由与生活中相遇的女性结合后,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名作《朱棣斯》(1901年)中的女人,原为犹太民族的一位英雄,她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与敌将同枕共眠,最终取下他的首级。但画中的女人半睁半闭眼睛,其魅力令人难忘。《女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中,婴儿、母亲与衰妇的形象暗示出人生轮回的过程。“丽达与天鹅”是古希腊的传说,宙斯化身天鹅与丽达相爱,爱尔兰诗人叶芝曾有名篇《丽达与天鹅》予以阐释。在叶芝的诗作里,西方文明的诞生如同丽达与天鹅的结合,文明的发展与之间的关系,在此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诠释。而在克里姆特展现此主题的《达娜厄》中,丰腴的大腿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头发是红色的,她半梦半醒,而身边的黑棕色块里则是与死亡相关的圆环形符号。整个画面既让人感到撩拨人心的刺激感,又表达死亡与再生的降临。有人推测,画中达娜厄的就是阿尔玛本人,

 1862年,克里姆特生于维也纳市郊,年轻时曾为剧院创作装饰壁画,以壁画家闻名维也纳。他与阿尔玛相遇时,阿尔玛才17岁。阿尔玛是位美女,有丰厚的学养,南于继父也是位画家,克里姆特得以结识阿尔玛。阿尔玛在回忆录中从不回避克里姆特是她的情人,甚至是其初吻的对象,她写道:“多么俊美,一个男子汉,精干、激进、莽撞!多么希望我们能生活存一起。”当然这段恋情遭到阿尔玛双亲的剧烈反对,两人不得不分手。5年后,阿尔玛与作曲家马勒结婚,自此彻底远离克里姆特。但她与克里姆特之间的爱已经全部进入画家的作品,一个既像幽灵又似欲望化身的女人反复出现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

 克里姆特说过要表现“命运中的女人”,这个女人既象征他个人的命运,也是与文化相关的女人。我个人认为,克里姆特虽沉湎于,但超越了;他由迈上了象征的台阶,趋近史诗的方向,艺术在对自我的超越里完成蜕变,进入真正的自南王国。至于他与阿尔玛的故事如何,以及他的一生怎样被人诟病,都不再重要。艺术家穿越尘世的火焰与灰烬,把他所感所想定格在图像的世界里,这些图像发出召唤,至今没有停歇。

 克里姆特开创的新艺术风格,融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风情,并在21世纪继续焕发迷人的风,《吻》的小型雕塑遍及欧洲多家博物馆商聃,许多面作的图像在水杯、雨伞等实刚物品上出现,克里姆特的作品一直备受消费者喜爱。这些商品使用的符号都看重克里姆特感官的一极,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欲望时代人们消费克里姆特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他作品的象征寓意以及史诗情怀则被忽略乃至忘却了。(文/颜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