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9月9日上海天气_9.12上海天气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请问上海的九段沙属于上海哪个区管辖2.2010年9月11日至16日上海的天气如何?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1.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来越热,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暴

1.请问上海的九段沙属于上海哪个区管辖

2.2010年9月11日至16日上海的天气如何?

9月9日上海天气_9.12上海天气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1.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来越热,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一般持续3天),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约占全年的1/4,这段时间不宜出游。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这两个时段游上海一定要带好晴雨伞,好在此时气候炎热,晴天也可用作遮阳避日。

上海日出日落时间为:冬至6:49日出,16:57点日落,夏至4:50日出,19:01日落。

上海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最高温度

7.6 8.7 12.6 18.5 23.2 27.8 31.8 31.6 27.4 22.4 16.8 10.7 19.9

平均最低温度

0.3 1.1 4.9 10.4 15.3 20.1 24.7 24.7 20.5 14.3 8.6 2.7 12.3

平均降水量 44 62.6 78.1 106 122.9 158.9 134.2 126 150.5 50.1 48.9 40.9 1123.7

2.地球变暖,上海自然也难躲过。“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气象专家介绍,上海度过了1988年以来连续第16个暖冬,且气候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

明天是世界气象日。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我们未来的气候”,市气象局昨天举行了科普报告会。专家指出,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也要持续几个世纪。未来50年到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暖”方向发展 ,增暖的速率还会加快。

今年冬天申城有17天气温跌到零下,比去年多了10天,许多市民由此猜测暖冬从此告别申城。但据上海气候中心专家徐家良介绍,是否暖冬主要看当年冬季12月、1月和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否超出了过去30年的气温平均值,并且每过10年,30年的气温平均值就要更新一次。今年上海冬季平均气温为6.6摄氏度,虽比去年冬天的7.9摄氏度低,不过比起1971年~2000年的冬季平均值还是高出了1.1摄氏度。温增多、梅雨少雨、冬天不冷……日益明显的气候异常究竟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有关?从2月12日召开的上海区域气候变化轨道工作建设研讨会获悉: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专家小组正在对华东地区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尽快解开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等种种“迷雾”。

中国气象局专家陈葆德博士指出,整个华东地区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梅雨这个初夏季节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近几年持续时间短,3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频频出现,今后,“梅雨”定义可能将重新制定。

在区域变化研究中,台风也是一个重点。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雷小途博士介绍,目前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台风强度越来越强。虽然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正面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但不表示未来没有。有关专家正着手制定一份未来20年至3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3.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东亚季风盛行的北亚热带地区,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常年11月至翌年2月盛行冬季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4~8月盛行夏季东南风, 暖热湿润,但7、8 月间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下,有时出现西南风高温干燥天气;3月和9月至10 月的前期是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一般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低温阴雨天气较多。

上海的主要气候特征: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但冬季常有寒流;雨热同季, 降水充沛,但变率较大;光温协调,日照较多, 但年际多变。据上海(1873~1994 )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年平均气温15.5℃,以1月最冷,平均气温3.4℃;7月最热,平均气温27.5℃。常年4月1日终霜,11月16日初霜, 平均无霜期228天,10℃以上活动积温4934℃/日,仅次于四川盆地及杭州、安庆、武汉、 宜昌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降水总量平均为1149.8 毫米,降水日数131天。4月至9月平均各月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这6 个月的总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0%。6月和9 月是两个明显的多雨

月份,月雨量都达到150毫米以上,分别是由梅雨和秋雨(包括热带气旋)造成的; 各月日照都在150小时以上,其中7、8两月高温伏旱期间的日照多,分别达251和260小时。 10月气候凉爽,晴多雨少,昼夜温差较大。

概括地讲:上海地区的气候具有三个特征。

一、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但寒流常有

二、雨热同季、降水充沛,但变率较大

三、光热协调、日照较多,但年际多变

期待你的满意啊~~

请问上海的九段沙属于上海哪个区管辖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猫小帅故事之重阳节的来历:每年九月九,带着茱萸登高可打败瘟魔

03:04

中国传统节日~九月九重阳节的由来

04:07

什么是重阳节

04:04

古代民间没有重阳节?今天的节日又是怎么来的……

01:14

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吗?颠覆历史为你解答!

01:51

了解重阳节的更多含义

了解重阳节的更多含义

节日起源

历史演变

民间习俗

文学记述

神话传说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重阳节

外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

重九、重九节、老人节

节日时间

上古时期

民俗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展开全部

节日起源

《易经》中重九阳数

重阳

重阳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早期的重阳文化,反映的是上古文明社会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重阳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

重阳节

重阳节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人长将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这也是重阳节相关仪式、信仰的民间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可以从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果说上巳(清明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历史演变

重阳节

重阳节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活动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据文献记载,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重阳

重阳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近现代,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民间习俗

民俗活动

综述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祭祀、登高、饮菊花酒等风俗。重阳节这天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晒秋

登高赏秋·风情篁岭

登高赏秋·风情篁岭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1.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

赏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享宴求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饮菊花酒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各地习俗

国内

九九重阳—享宴高会

九九重阳—享宴高会

广东广州过重阳节,民众登白云山,赏秋、健身。吴川地过重阳节,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阳江市过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纸鸢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港澳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广西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

福建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海南海南过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插茱萸、送“重阳糕”、“赶山猫”、洗艾叶水等习俗。

江苏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市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重阳节

重阳节

上海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近年上海市杨浦区开展“欢乐在重阳”敬老爱老系列活动。

浙江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近年合肥热电组织开展重阳节慰问主题活动。

云南近年云南昆明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四川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重阳节

重阳节

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陕西广大农村,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青翠的茱萸,并且左邻右舍互相赠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山西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国外

韩国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就有在这一天登楼吟诗的习俗。到了高丽朝,九月初九的宴会甚至成为带有国家性质的习俗。 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日本的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平安朝的王公贵族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便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日本人还会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 习俗活动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美国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阳佳节,花铺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卖,有些糕点铺还会卖重阳糕。许多华人社团举行敬老宴,一些老人服务中心也有许多义工去看望和帮助老人。

文学记述

著名诗词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部分著名诗词

朝代

诗词名

作者

唐代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636-695)

蜀中九日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689-740)

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

展开全部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

重阳节

重阳节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仫佬族)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万古。咪估个条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个佬流灾流难,边处唔流到。唉!难把身世顾,只望得天怜悯,俾你有点功劳。

神话传说

《续齐谐记》: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被附会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该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演化版本: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与那个仙长。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显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只是一个附会的荒谬传说而已。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大多数传统节日被附会上“传说”作为起源,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代建构替入的结果。

民间传说: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2010年9月11日至16日上海的天气如何?

浦东新区

九段沙,是中国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位于长江河口外南北两槽中,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受到东海海潮的顶托影响而淤积而成,地处东经121°46’~122°15’、北纬31°03’~31°17’之间,东西长46.3公里、南北宽25.9公里,总面积423.2平方公里,其中海拔0米以上的面积154平方公里,属浦东新区管辖,建有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九段沙在1950年代开始出水,分为上沙,中沙,下沙,江亚南沙等部分。1990年代后,由于浦东国际机场建设于东海海滨,为减少对候鸟的生态影响,保障航班的飞行安全,上海市在九段沙进行了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栽种了大量芦苇和互花米草。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九段沙的环境亦已遭到威胁,原引种的互花米草大量繁殖,致使原生的海三棱藨草遭到排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另外,由于长江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九段沙部分地区的水质已经恶化。2000年3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8月8日,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成立。2003年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外南侧水道的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其范围包括已露出水面(平均高潮位以上)的陆地(九段上沙和九段中沙一部分)和尚未露出水面的水下阴沙(九段中、下沙和江亚南沙)及水下浅滩(至-6m等深线,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下同),也就是31.05° ~ 31.29° N,121.77° ~ 122.25° E。保护区东西长46.3公里,南北宽25.9公里(图1.1)。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以长江口深水航道南导堤中线为界,东以-6m线为界,南以长江南槽航道北线为界,西(江亚南沙)以-6m线为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23.2平方千米。 九段沙是目前长江口最靠外海的一个河口沙洲,也是长江口最年轻的河口沙洲。它是现代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组成部分,是在长江径流和潮流两个完全不同水体频繁的相互作用下,由长江流域来沙在该地区淤积而成。九段沙形成时间不长,仅有50年左右的历史。

九段沙的前身 公元1842年前,长江南支河段的下段5m等深线尚未分汊,其北港和南港之间的铜沙浅滩是动力相对较弱的缓流区,它包括现横沙岛,横沙东滩和九段沙的前身。1880年横沙岛经人工围垦成陆,而在横沙岛的东侧存在着广阔的水下浅滩,九段沙原来是横沙东滩的组成部分之一。横沙东滩被长江口北槽串沟切开后,到40年代中期,被切割出来的那部分逐渐淤涨形成三个比较明显的水下阴沙,这就是九段沙的雏形。

九段沙的演变 长江口北槽串沟经历40年的强烈冲刷不断扩大。1949年和1954年的特大洪水使5m深槽贯穿整个串沟形成北槽,九段沙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沙体,成为长江口南北槽的分流沙洲。1961年,九段沙0m等深线已较明显地分为九段上沙、九段中沙和九段下沙三个沙体。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九段沙已基本成型,其位置也相对稳定,但九段中、下沙沙体逐渐连成一体。另外,九段沙中、下沙体南北宽度和东西长度都明显增大。进入八十年代,九段沙的上沙和中、下沙的北侧均因北槽的发展而遭到侵蚀。同时,长江南边滩受落潮流的切割作用,而逐渐加深加宽形成新的南槽。1986年,新形成的南槽代替老南槽,江亚南沙真正脱离长江南边。江亚南沙的形成使长江口又多了一个水下沙洲。根据对江亚南沙形成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它必将与九段沙连成一体。1995年以后,九段沙形态上无多大变化,九段沙的形态演变的趋势逐渐稳定。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开始进行。同时,在九段沙的北侧建造了10km长的南导堤,促使九段上沙头0m等深线向上推移2km,加速了导堤南侧九段沙的淤积,并造成九段上沙和中、下沙之间的深泓消亡。随着泥沙在九段沙的淤积,九段沙在未来将成为长江口的第三代崇明岛。 九段沙湿地位于北亚热带,受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影响,季风盛行,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九段沙湿地3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春季;6月中旬到9月下旬为夏季;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秋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为冬季。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寒冷干燥,春夏暖热多雨。

气温 九段沙附近横沙站的年均气温15.7℃,1月最低,平均4.2℃,极端最低温度为-7.7℃,7月最高,平均27.3℃,极端最高温度为36.6℃,无霜期254天。

光照 光照充足,横沙站1980~1989年的年日照时数为1798hr,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1%,平均辐射量为362.7MJ/m2。

降水 年均降水量约1145mm,一年中夏季降水量最大,为480.2mm;降水量最小为冬季,为100.8mm。4~9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大于100mm。冬季虽有降雪,但无积雪现象。

风况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口门的南部,地处北亚热带边缘,属东亚季风盛行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春秋季为过渡季节。由于春夏季节局部对流天气频发,夏秋多受台风影响,秋冬季则常有寒潮、冷空气侵袭,因此九段沙区域全年各月皆可能出现大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7~4.0m/s。

暴雨、雾和雷暴 九段沙附近平均每年有6~8次暴雨,出现机率最多的时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口区域的雾较陆上多。1980~1989年10年间共出现各类雾859次,平均每年85.9次。雷暴多发生在6~8月,年均达21.4次。

冷空气 在1980~1989年间冷空气入侵九段沙区域181次,其中强冷和寒潮次数分别为42次和12次。

热带气旋(台风) 1960~1989年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热带气旋共有201次,平均每年3.4次。热带气旋影响主要集中在7~9月。台风入侵带来的暴雨、风暴潮、大浪对九段沙的岸滩造成了强烈的冲刷作用。 沉积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拦门沙河段,主要是泥沙的淤积,形成了上沙、中沙和下沙三个主要沙洲和江亚南沙阴沙。根据九段沙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沉积物分布,九段沙沉积物有细沙、粉砂质细砂、砂质粉砂、粉砂和粘土质粉砂等多种类型。九段沙的沉积泥沙一般以细颗粒为主,潮滩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分带现象,由高潮滩到中潮滩、低潮滩、潮下滩,随着水动力强度的增强,沉积物的粒径由小变大,粘土粒级由多变少,而粉砂和细砂粒级由少变多。九段沙潮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为自上而下,由细变粗。

九段沙属于河口沙洲,海拔高度2.5~3.5m。根据地势高低,其地貌形态可以划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水下浅滩。微地貌形态可以分为规模不等的潮沟构成的近辐射状的退潮排水系统和沙洲中部的沼泽性浅洼地,而沙洲边缘的滩地则因涨潮流和落潮流的冲淤作用不同,微地貌形态也有差异。

潮沟 潮沟是潮汐进入和退出沙洲的水流通道,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受到沙洲的地形、高程的变化和潮汐携带的泥沙数量的变化的影响。

洼地 在沙洲中部存在沼泽性的浅洼地,淤泥最大深度可达0.6m以上。

滩地 沙洲边缘的滩地受周围涨落潮水流的水动力条件和含沙量变化的影响。在上沙的东边和南边滩质地较为坚实;而北边和西边在侵蚀岸的陡坡。中沙的北边滩地也是侵蚀岸,东边向西南方向淤涨出一大片光滩。下沙的北面在低潮滩的部位也为大面积的淤泥滩。 九段沙是新生的河口沙洲,受气候、成土母质、水文泥沙条件和植被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了发育过程短,成土过程原始的土壤种类。九段沙的土壤可以分为滨海盐土类和潮土类两大类型。

滨海盐土类 滨海盐土类是在成土过程中深受海水的长期浸渍,土体具有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渍层。九段沙的滨海盐土分为潮滩盐土和沼泽潮滩盐土两个亚类。潮滩盐土亚类分布于中、下沙的低潮滩;沼泽潮滩盐土亚类主要分布于中潮滩。

潮土类 潮土土类在九段沙有潮滩潮土亚类、沼泽潮滩潮土亚类和灰潮土亚类三个亚类。潮滩潮土亚类分布于中、下沙的低潮滩,沼泽潮滩潮土亚类主要分布于中潮滩,灰潮土亚类主要分布于高潮滩。 九段沙地处长江口口外海滨江、海交接带,它是在河流和海洋两大动力交互作用下,由长江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径流、潮汐、潮流和波浪是九段沙区域的主要动力。由于径流和输沙的洪枯季变化、潮汐和潮流的周期性变化、波浪的季节性变化及其随机性,使该水域的水文要素复杂多变,呈现出潮汐河口特有的水文特征。

九段沙水文主要受长江水流和潮汐、风暴潮控制。九段沙附近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平均潮差2.67m,最大潮差4.62m。年均水温(高桥站)17.3℃,8月最高,平均28.9℃,极端最高33.1℃,2月最低,5.6℃,极端最低2.0℃。

九段沙上承长江来水来沙,下受海潮作用,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长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18kg/m3,大海年平均输沙量为4.86×108 t。巨大的泥沙入海量除了部分沉积于河口,为各大沙岛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之外,其余的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向口门外扩散、沉积。长江口附近的波浪以风浪为主,浪向频率与风向频率基本一致,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九段沙的沉积泥沙一般以细颗粒为主。由于潮滩的各地貌单元部位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潮滩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分带现象。

11号雷阵雨 27-32 南3-4级

12号晴转多云 26-31 南3级

13号局部雷雨 26-30 东北2级

14号局部雷雨26-31 东3级

15号多云 23-29 东3-4级

提前数天的预报有一定区间差异,请到时注意有效更新信息。